经管管理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研究观点 > 经管管理

企业经营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之事

 文章来源:赢咖7企管 时间:2014-09-15 16:53 点击:
分享到:
企业经营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之事
人贵有自知之明。评价别人容易,评价自己较难——人们不是高估自己就是低估自己。估价过高,你可能过于猛浪,做力所不及之事;低估偏低,你可能畏首畏尾,一事无成。
   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创业者到各地工商局注册登记,也有数以万计的企业主悄悄退出工商领域。他们来时意气风发,满怀希冀,走时黯然神伤,百感交集。我们的工商管理部门很可能心怀恻隐,不愿给热血沸腾的创业者大泼凉水,从来没有公布过每年有多少家企业关门倒闭。证券市场有旬格言:  “一赚二平七亏损”,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投资实业。大红大紫的企业家为数很少,多数创业者都是过眼烟云。工商领域是个高风险市场,创业者们仅仅搏击几年,甚至几个月,就可能被市场巨浪打得人仰马翻,销声匿迹。企业家为什么会失败?失败的原因千种万条,最大的原因是企业家自我评价偏高。企业家是预言家和幻想家,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,相信有能力把预言变成现实,相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市场,有利润,前景辉煌,所以才敢于放手一搏。有些人急功近利,把投资创业当作一次豪赌,恨不得一天成就一番事业。如果他们有自知之明,不懂不做,不熟不做,亏损和翻车的概率就比较小。反之,如果他不够理智,对自己的判断能力、管理能力、理财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评价偏高,企业就可能出问题。有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,恰恰超出了企业家的把握力,毫厘之差可能酿成重大失误,给公司以沉重打击。对企业家来说,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。
    公司开张的前三年是企业的“高风险期”,它像一株刚出土的幼苗,经不起风雨的冲击,最容易夭折,  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的悲剧大都发生在这一阶段。
    亏损是企业的慢性病,亏损积累到一定程度,公司资产就会恶化。亏损是个会计概念。在会计报表上,收入减去成本为负数就是亏损。办公司是为了盈利。正像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,商业领域里也没有永不亏损的企业家,亏损常常像噩梦一样纠缠着他们。成功的企业家不是从不亏损的人,而是盈利大于亏损的人。有些亏损是因为天灾和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:地震毁了厂房,洪水淹了农场,瘟疫或流行病迫使企业停产,战争破坏了市场秩序,供电线路出了故障突然断电…每当发生这类事件时,投资者往往一筹莫展。如果他事先买了保险,尚可挽回部分损失;如果没有,只能自认倒霉——因为在突发性事故面前,人是非常脆弱的,最强大的公司也无法与天灾对抗。
    还有一种亏损叫政策性亏损——通常是因为政府出于某种目的,命令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。于是,企业只有亏损一条路。一般说来,这种事情只出现在计划经济时期或公益事业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,谁都不愿意干赔本赚吆喝的事情。道理很简单:政府也得按经济规律办事,你不能把企业往死路上推。所以,只要公司被迫承担“政策性亏”,政府往往给公司一定补偿,或减免税收的方式给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。

    亏损并不意味着投资失败,有些亏损是合理亏损,在预料之中。我们准备修建一座发电站,勘察、设计和施工预计耗时两年。在这段时期,公司只有支出没有收入,会计报表上的收益是负数。这种亏损是可预期的,也是正常的。亏损只是量变,不是质变,当亏损达到一定程度,就会发生“一根稻草压垮一头骆驼”的重大事件。上述情况都不是企业主能把握的,如果输了,人们可以怨天怨地,却不能指责企业家无能。但在多数情况下,企业家失败是由于自己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况。

决策失误:企业主对市场预期过高,对潜在风险估计不足,对公司的技术力量估计过高,对竞争对手的实力缺乏了解,做出了错误的判断。决策失误是一种方向性失误,也是一种难以挽回的失误。公司在错误的时间、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,即使全体员工上下一心,同心协力也无济于事,只会使亏损越来越大,直到把公司的血液吸干。面对这类重大损失,明智的领导只能英雄断臂,尽早出局。

    管理不善:管理是最重要的日常工作,涉及方方面面,从人事到生产,从质量到库存,从信息到财务,从采购到营销,任何环节出现漏洞都得及时弥补。如果听之任之,就可能出现蝼蚁穿堤般的重大事故。人事管理不严,不合格的职工就会滥竽充数;生产管理不严,就可能无法完成订单;质量管理不严,就可能造成无谓的浪费;库房管理不严,失盗就会不断;信息管理落后,就可能影响公司决策;采购管理不严,采购人员就有机可乘,损公肥私,买进质次价高的原材料;财务管理不严,就可能出现呆账坏账,资金链就可能断裂,甚至被人偷梁换柱,盗走资金。企业家既要尊重员工,也不能高估员工的道德水准。本杰明,富兰克林说:“不看紧员工,等于没有拉紧钱包”。
    用人不当:企业家没有几个得力的助手和能干的部门经理,是无法玩转公司这个大陀螺的。就算企业家有三头六臂十八只眼睛,也不可能亲自处理每个问题。一个窝囊的部门经理足以带坏整个部门。有些企业主喜欢听信谗言,宁肯任用言听计从的平庸之辈,也不肯起用有创造力的精明人,结果把事情搞糟。有些家族企业让亲属做高级主管或部门经理,赋予他们指挥上千员工的权力,而他们可能只有当班组长的经验和能力。
    能力不逮:企业家连续多年一路顺风,最容易头脑发热,高估自己的能力。有些创业者靠少量资金起家,从几万元、几十万元小额资本做,渐渐有了运作几百万元、几千万元资金的能力。但是,当他们做到上亿资产,雇用五六百员工时就越做越乱,不是人事出问题就是营销出问题,不是库存出问题就是产品质量出问题。他们疲于应付,顾此失彼,公司效益日益滑坡,直到亏损累累,无以为继。许多企业家垮台不是因为不努力,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。在某种意义上,企业家就像举重运动员,他不是什么重量都能举得起。有人经过训练,只能举起100公斤杠铃,再增加1公斤,他就会扭伤腰肢。有些人可以当好班长、连长,指挥十几人,一二百人,一旦把他们放在团长或师长的位置上,他就玩不转了,因为他们的修养和智慧有限,只有管理中小企业的能力,没有运作大资金、指挥大兵团的本事。所以,企业家应当扪心自
问,你能承受多大重担?不要以为别人能够做大做强,管理数百亿资产,你也能。不一定。
    赌博心理:有些公司,尤其是上市公司,好像患了投资饥渴症,想方设法在资本市场上圈钱,但管理者的本事有限,只能玩转三五亿资本。如果他们有自知之明,稳健发展,本来不会翻车。但是,他们头脑发热,视投资为赌博。他们轻轻松松圈来八九亿热钱,公司资产像蹦级跳似地猛增数倍——这就像把100公斤重的杠铃猛增到300公斤、400公斤——而他们对这种变化浑然不觉,乐观地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天还大,滥用资金,涉足不熟悉的领域。这无异于参加一场接一场没有胜算的轮盘赌,结果造成亏损,把整个公司拖进资不抵债的深渊。
    不讲信誉:有些企业主不讲信誉,签合同时给对方使绊子,设圈套,故意占压别人的资金,无理拖欠员工工资,为小利而损大德。这种人可以得利一时,却不能得利一世,很快就会失去人心,自绝生路。
    如果公司没有外债,倒闭比较简单,企业主只要依法遗散员工,就万事OK。有时企业处于赢利状态,企业主因为其他原因金盆洗手,这也没有多少麻烦。如果公司有大量外债,倒闭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关联企业和上下游公司都会受到牵连,它们的资金可能无法收回,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,他们会向法院提出资产保全申请。此时,宣布倒闭的企业主就得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清算问题。有些民营企业家承受不了倒闭的打击,以自杀谢世,以求一了百了。
    歌德是德国的伟大诗人,他根据民间传说创作了一首长诗《浮士德》。浮士德原本是一个饱览群书的炼金术士,具有无穷无尽的欲望,他不满足于书斋生活,想要得到人间的一切。魔鬼靡菲斯特非勒斯是撒旦的化身——浮士德与他打赌,用灵魂换取寿命、权力、知识、事业和享乐。浮士德的欲望正是我们普通人的欲望。如果我们的欲望是有限的,就能获得满足感,如果我们的欲望是无限的,就会身不由己地参预一场永无尽头的游戏,把快乐换成沉重的包袱,直到自己玩不起,玩不转。靡菲斯特非勒斯看透了浮士德,深知他是一个能力有限而欲望无限的人,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,更高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。根据基督教的教义,贪欲的灵魂是不能上天堂的,只能沉沦到万劫不复的地狱。在民间故事中,浮士德是个悲剧人物,他的灵魂下了地狱。但是,歌德改变了故事的结局,浮士德没有下地狱,上帝在关键时援之以手,派天使把他接到天堂。
    世界是个大舞台。在工商舞台上,失败的企业家当然是悲剧人物,除非发生奇迹,上帝不会在关键时刻援之以手。企业家时刻都应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,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极限,切忌被无限的欲望牵着鼻子走,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是一句千年古训。世界上有许多事业可为,但不是人人可为。我们只有在自己“可为”的限度内才能游刃有余,左右逢源;超出了“可为”的限度,我们就会处处吃瘪,一事无成,积小损为大亏,以破产的悲剧告终。
分享到:

百强企业名师

实战落地课程

咨询式诊断模式

持续跟踪辅导

大量咨询案例